时间:2018-10-28
 10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在第三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电力系统转型分论坛上作了题为《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开幕致辞和主旨发言。
 
  发言全文如下:
 
  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舒印彪
 
  金秋十月,大美姑苏。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交流电力发展最新成果,探讨电力清洁发展、电能替代、电力市场建设、未来电网发展趋势等关键问题,对于促进电力系统转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召开的电力系统转型论坛,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承办,国际能源署、中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给予大力支持,来自各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电力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制造厂商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在此,我谨代表论坛承办方,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连续3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2位,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在国内,我们运营着全球装机规模最大、输电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为超过11亿人口提供供电服务;在境外,我们投资运营7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并以工程承包等方式参与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境外资产约655亿美元,拥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国际影响力。
 
  下面,结合论坛主题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就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中国电力系统发展实践
 
  电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电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如今,电能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能源之一,遍布世界各地的电力系统,每天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中国有电始于1882年。到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人均装机仅有3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电力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后的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立电力工业体系,提高电力自主建设能力,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小机组、低电压、省内联网,电力供需主要在省内平衡。到1978年,中国平均单机容量仅为3万千瓦,初步形成以220千伏为主网架的省级电网。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到上世纪末的2000年。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加快发展,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力供应长期紧缺,中国电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多方集资办电,着力解决缺电问题,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大机组、高电压、省间联网,电力供需主要在区域内统筹平衡。到2000年,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逐步成为主力机型,电网主网架向500千伏升级,跨省联网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形成六大区域电网。
 
  第三阶段:新世纪以来至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电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电力供应和优化结构并重,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大基地、特高压、全国联网,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平衡。到2017年,全国电力装机达到17.8亿千瓦,年发电量6.4万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一位,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全国联网,在西部、北部建成一批大型能源基地,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电能力显著发挥,形成了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电力配置格局。
  • 2
  • 3
  • 4
  • 下一页
  •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