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8
 
  一是坚强的网络结构。这是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基础。从世界范围看,加强电网互联互通、扩大联网规模,是很大国家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推进能源清洁转型的战略性选择。目前,欧洲已建成统一同步电网,可以实现新能源在各国互济消纳,为适应风电、太阳能大规模发展的需要,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各国的跨国输电容量再增加一倍。中国国家电网到2035年的跨区输电规模将从目前的1.9亿千瓦进一步提高到3.8亿千瓦,10多个特高压直流群接入东中部地区,需要加快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构建坚强的送、受端同步电网,解决大直流带来的潮流汇集与疏散安全问题。
 
  二是综合安全防御体系。加快发展更快、更强、广域、智能的大系统控制技术,对电网故障的实时跟踪分析将从分钟级提升为秒级、毫秒级,安全防御体系向电源侧、用户侧深度延伸,电源侧重点提高集群控制的灵活性,用户侧重点提高分散控制的精确性。电网环节要加快发展柔性交、直流输电,增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电网调度朝着高度智慧化方向发展,具备全网状态感知能力、自适应巡航能力,成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智能中枢,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快速平衡调节能力。新一代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与无功调节将朝着快速、动态、深度、精准方向发展。频率调节方面,重点是推动传统火电、核电机组增强深度调峰能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机组调频技术和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无功调节方面,重点利用调相机、facts、柔性直流、储能等动态无功装置建立主网虚拟无功电源群。要加快发展精准负荷控制技术,支持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以及各类智能用电装置参与系统平衡调节,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四是新能源友好并网。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机组应当朝着更高效、更友好、更经济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大容量风机、更高转化效率的光伏发电。另一方面,大力提升新能源机组涉网性能,使其逐步接近常规机组,重点要提高新能源机组的频率、电压耐受能力,加快发展虚拟同步机技术,主动支撑电网频率、电压稳定。同时,要大力发展高精度电力气象预测技术,实现新能源电站集群控制,推进电网友好型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建设。
 
  五是基础理论和新一代仿真。基础理论方面,重点要研究电力电子化系统、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定基础理论。在新一代仿真方面,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深入推进,系统仿真的领域要从电力领域向能源领域拓展,仿真的方法从电磁暂态+机电暂态仿真向电磁暂态+小步长仿真转变,建设更高精度、更快速度、更强功能的仿真平台。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选择,“再电气化+新一代电力系统”是转型的重要路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愿意与国内外同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面临的各种难题,为全球能源转型、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上一页
  • 1
  • 2
  • 3
  • 分享到:
    网站地图